• 連江縣2021年預算執行情況及2022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時間: 2022-01-12 15:10

     

    20211225日在連江縣屆人民代表大會第次會議上 

    連江縣財政局局 盧杰 

    各位代表: 

      我受縣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2021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2年預算草案,請予審議,并請縣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1年預算執行情況 

       2021年是奮進的一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起步之年。縣財政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總體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循環,強化稅費征管,優化支出結構,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為全縣經濟社會穩步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資金保障。 

      (一)預算執行情況 

      1.預算計劃:縣十七屆人大五次會議批準的2021年財政總收入59.7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6.5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66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319萬元。執行中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調整為30.6億元,并相應調整基金預算支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調整為1819萬元,并相應調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 

      2.預算執行: 2021年財政總收入59.7億元,完成預算數的100%,比上年增長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6.5億元,完成預算數的100%,比增5%。地方財政支出79.5億元(含中央、省市專項等補助支出),比上年增長1%。基金收入30.6億元,完成預算調整數的100%,比上年增長24.9%;基金支出33億元,比上年減少4.4%。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819萬元,完成預算調整數的100%;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829萬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3.58億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2.95億元。 

      3.決算結果:2021年地方財政收入36.5億元,加上上級補助22.93億元、調入資金18.3億元和債務(轉貸)6.45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79億元、上年結轉3.4億元,扣除地方財政支出79.5億元(包括中央、省市專項資金),上解上級支出1.7億元,債務還本支出4.31億元,年終上級專項資金結3.86億元(詳見附表一)。基金收入30.6億元,加上上級基金補助等收入2.63億元、專項債券11.99億元和上年結轉 0.59億元,減去基金支出33億元,調出基金12.5億元,年終結轉結余0.31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819萬元,加上上年結轉結余749萬元,減去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829萬元,年終結余1739萬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3.58億元,加上上年結轉4.16億元,減去保險基金預算支出2.95億元,社會保險基金滾存結余4.79億元。四項預算全部實現收支平衡,略有結余。 

      2021年財政決算還在編制中,以上預計數待決算編成后再報縣人大常委會審批。 

      (二)財政工作的主要特點 

      1.攻堅克難,推動經濟優質平穩發展。 

      狠抓財政收入,穩住經濟發展大局面對宏觀形勢復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問題,財政部門迎難而上,確保收入質量和支出效能穩步提升全年經濟工作走向穩中加固、穩中向好。圍繞全年財政收入目標,我縣落實積極財政政策,采取有效增收措施,充分發揮財稅金融支持保障作用,幫助中小微企業增強實力、開拓市場、做大做強;全力以赴抓招商、擴投資,加大項目建設力度,涵養稅源,培植財源;各部門通力合作,進一步分解落實任務,層層壓實責任,充分挖掘收入潛力,全力做財政收入。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沖擊、減稅降費政策延續和增值稅大額留抵退稅的影響下,實現一般預算總收入59.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6.5億元,順利完成年初預定任務 

      向上爭取資金,緩解地方財政壓力充分調動各部門積極性,及時向上溝通對接,加大向上爭取資金力度,爭取更多轉移支付資金直達基層,保障重點支出需求。圍繞上級財政支持投資領域,緊扣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全力做好項目爭取,緩解我縣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需資金的壓力,滿足重大項目資金需求。2021年共爭取上級一般性和返還性轉移支付及專項補助資金25.5億元,爭取地方政府債券資金18.5億元(其中:新增一般債券3.86億元,專項債券11.99億元,再融資債券2.59億元),為全縣經濟社會的更好更快發展提供了財力保障。 

      強化資金統籌,保障重點領域投入。在今年財政較為困難的情況下,著力統籌整合各類資金,支持重點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協同發展。共統籌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等各類財政資20.5元、爭取省級代發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11.99億元、一般債券資金3.86億元重點支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城鄉人居環境改造、完善農村路網、道路交通體系、醫療衛生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縣城區“十位一體”綜合提升,大力整治老街區道路環境,改造老舊小區;推動104國道丹陽至南塘段改線項目、連江縣曉澳至道澳公路(二期)赤灣至道澳段工程、連江縣原味精廠周邊路網工程等項目;落實重點園區開發建設,進一步增強園區承載功能,加快推進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支持連江縣總醫院分院、精神病院和可門港醫院建設,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壯大;大力推進青塘片區、江南片區、城東片區等重點組團開發建設;扎實推動大滄項目及安置地建設,加快實施安置區一期工程,繼續完善羅山安置區供電、供水等基礎配套;全面動建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積極打造海洋產業集群;重點保障福州現代物流城建設,啟動丹貴公路、104國道丹陽至新洋段等一批交通路網建設。 

      減稅降費加碼,支持助企政策落地見效。認真貫徹落實助企紓困政策,落實上級有關部門減稅降費政策的工作部署,落實2021年新出臺的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減半征收個人所得稅、提高小規模納稅人起征點等稅收優惠政策,繼續兌現2021年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惠企政策,加快增值稅留抵退稅辦理進度,對煤電企業退稅、緩稅,為煤電企業紓困解難。全年減稅降費、出口退稅、留抵退稅、煤電和中小微企業緩稅共計約6.3億元。通過各項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地實施,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的獲得感,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助力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 補齊短板,著力提升民生福祉。 

      基礎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投入教育資金16.7億元(包含上級轉移支付),積極促進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堅持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優化財政教育支出結構。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長效保障機制。力推進“補短板2021”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教育重點項目及歷年滾存項目建設,累計完成投資3.86億元,新改擴建18所中小學(園)、新改擴建校舍面積22.3萬平方米,消除危舊房4棟0.75萬平方米,提升改造9個項目。投入資金6000萬元用于完善基層學校教育裝備,辦學條件持續改善。24個“為民辦實事”教育裝備采購項目投用,7所學校入選為福州市“5G+智慧教育應用項目”試點學校。全面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資助政策,促進教育均衡,免除各項入學經費12047.38萬元,惠及學生53.49萬人次,投入貧困學生資助資金601.63萬元,全年共資助貧困學生10200人次。 

      社會保障體系持續改善加強基本民生保障,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完善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加快推進社會救助建設,提高社會救助水平。安排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補助資金19255萬元,安排我縣80歲以上老年人的生活補貼1750萬元,持續提高老年人的保障待遇。安排5704萬元,用于城鄉居民低保和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惠及城鄉低保9100人,城鄉特困527投入資金 3443 萬元,用于優撫對象定期生活補助和退役軍人安置等。投入資金 217萬元,向全縣4563名重度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進一步保障殘疾人的生活水平,減輕生活負擔。投入300萬元,補助老區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安排370萬元,建設20所農村幸福院及運營補助。通過政府服務購買的方式,安排568萬元,用于提高居家養老服務能力,不斷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安排700萬元,抓好創業促就業工作,努力提升穩定就業率。 

      醫療衛生事業穩步推進。全年投入衛生健康專項資金3億元,著力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實現疫情防控形勢下衛生健康事業穩步推進今年累計投入疫情防控經費7500萬元全力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資金,為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提供可靠財力保障。落實疫情防控醫務人員薪酬待遇、工傷待遇和保險保障等。2021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在上年540元基礎上提高到620元,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安排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資金7689萬元。安排城鄉醫療救助1163萬元。進一步促進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實現均等化,落實人均7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政府補助,安排補助資金1700萬元。安排5073萬用于人口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專項及計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安排1054萬元用于鄉鎮衛生院藥品零差價財政補助及特殊群體醫藥費。爭取專項債資金1億元支持總醫院分院、精神病院和可門港醫院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我縣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持續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累計投入1.7億元,用于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連江。推進城區內河水環境綜合整治,改善水體環境。常態化整治海漂垃圾,加快塑膠浮球更替泡沫浮球,從根源上解決白色污染。有效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認真開展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工作,持續推進浦口益東河、東岱洋西至洪塘段等中小河流治理。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3.全面推進,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支持鄉村振興發展。構建完善財政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持續推進財政涉農資金整合,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集中政策、項目、資金等重點向鄉村振興任務較重的區域傾斜投入。下達鄉村振興辦鄉村振興資金9020萬元,確保資金的及時足額到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順利開展。 

      落實財政支農政策。貫徹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改善農村生態環境,2021年累計安排涉農資金3.4億元。其中:安排漁港資金7530萬元,政策性漁業保險379萬元,遠洋漁業補助216萬元,水產養殖浮球補助541萬元,網箱及漁排、養殖平臺項目支出3720萬元,有效推動海上養殖海域清理整頓,進一步規范用海秩序,促進海域合理開發利用,推動海上傳統養殖業轉型升級。安排2274萬元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耕地地力保護。安排 5656 萬元用于開展森林資源培育管護防控,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得到有效控制。安排15883萬元支持中小流域治理、建設安全生態水系、加強水庫除險加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有效推進重大水利項目建設,補齊水利工程短板,改善生活生產用水條件,加快水生態文明建設。支持做好對口支援和幫扶協作,安排山海協作對口幫扶資金1250萬元、連蒲兩縣合作共建項目資金800萬元,助力當地鄉村振興建設和特色文化旅游發展。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安排經費8356萬元,完善鎮村運轉經費保障機制,用于村級干部報酬和村級組織運轉保障水平等支出;采取“一事一議”獎補機制,下達資金1100萬元,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公共服務、鄉村治理。下達資金4150萬元,用于鄉村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等促進村級經濟發展。 

      4.完善制度,不斷提升財政管理水平。 

      強化預算收支管理。加強預算管理,嚴格預算編制,強化預算約束嚴控一般性支出和預算追加調整,優化部門支出結構,保障義務教育投入,優化就業公共服務,強化社會保障托底,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全力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加強預算統籌,積極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加大結轉結余清理力度,全縣共盤活財政存量資金5.8億元,統籌用于民生重點領域,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將績效管理實質性嵌入預算管理流程,推動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規范預算單位績效自評,積極推進第三方機構績效評價,全面提高績效評價質量,2021年度對10個項目6.2億元財政資金開展績效重點評價,建立健全績效評價結果與政策完善、預算安排和改進管理掛鉤機制,做到花錢必有效,無效必問責。強化會計監督與管理,對疫情防控資金、人才專項資金、林業專項資金開展會計監督檢查,強化“1+X+Y”專項檢查,對直達資金“三公”經費等開展重點檢查,糾正和查處違反財經紀律行為。 

      強化政府債務管理。聚焦上級發債方向和重點領域,建立健全專項債券項目庫,加強項目儲備、篩選和審核,建立并不斷優化滾動接續的項目準備工作機制。對已列入債券需求的項目,抓緊做好項目前期準備,加快推進項目審批程序,確保債券額度下達后能早發行、早使用、早見效。對債券資金使用實行穿透式監管,建立全過程監控、各環節跟蹤制度,加快債券資金使用進度,提高債券資金使用效益。加強債務風險防控,堅決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 

      各位代表,雖然一年來的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總體好,但在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下行壓力以及世紀疫情延宕反復的環境下,我們要清醒地看到當前財政運行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經濟增長放慢,財政增收難度加大;土地交易疲軟,基金收入減少;財政剛性支出持續增加,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面臨較大壓力;可償債財力不足,債務還本付息壓力持續加大,防控潛在風險任務較重。對此,我們將求真務實,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以克服和解決困難。也懇請各位代表、委員一如既往地給予支持、幫助和理解。 

      二、2022年預算草案 

      根據《預算法》要求,2022年繼續采用全口徑預算(含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保基金預算),具體編列如下: 

      (一)公共財政預算:財政總收入62.7億元,計劃自然口徑比2021年增長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8.3億元,計劃自然口徑比2021年增長5%。地方財政收入加上體制補助、轉移支付補助等收入6.6億元,從政府性基金預算調入22.4億元,財力總計67.3億元。相應安排地方財政支出67.3億元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計劃收入為66億元,相應安排基金支出為66億元(詳見附表七)。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計劃收入1348萬元,相應安排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248萬元(詳見附表八) 

      (四)社保基金預算:計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4.5億元,增長25.5%,安排支出3.8億元,增長30%(詳見附表九)。計劃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4.6億元,增長5.5%,安排支出3.8億元,增長5.1%(詳見附表十)。 

      2022年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做到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切實加大開源節流力度,努力保持適當支出強度,精準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著力保障好基本民生、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等重點支出,為我縣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保障。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落實政策提質增效,提升財政保障能力。 

      強化財稅征管力度。一是全面做好“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實新的減稅降費政策的前提下,強化征管措施,補齊財稅征管短板。完善財稅聯動機制,用好涉稅信息共享平臺,密切關注重點稅源變化情況,加強對重點行業、企業和項目的稅源監控,實現稅收“顆粒歸倉”。二是培植壯大財源,優化營商環境,通過政策引導、多點帶動的方式,推動高端高質高效產業發展,積極幫助企業向上爭取技術改造、產品結構調整、節能技術、治污減排等資金,著力培植納稅大戶和新的稅收增長點。三是完善非稅收入、政府性基金的征管和監控,做實非稅收入,增加可用財力。 

      多渠道多方向增財力。一是深入分析上級政策,積極對接,努力向上爭資。重點爭取均衡性、財力性一般轉移支付民生實事專項轉移支付。二是充分挖掘土地資源增收潛力。制定好土地出讓年度計劃,明確工作職責,加快土地出讓進度,吸引有實力的企業投資,支持平臺公司參與土地競價和摘牌,力爭完成年初預算確定的土地出讓收入目標任務。三是爭取政府債券資金。圍繞縣委縣政府工作重心,重點關注社會事業、生態環保、市政和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提早謀劃做好發債項目包裝,爭取列入省級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庫,確保各類債券資金安全到位,發揮債券資金帶動有效投資、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作用。 

      強化資產資源統籌管理。強化資金整合統籌,盤活存量,用好增量,調整和優化資金投向,集中財力辦大事、保重點。加強部門綜合預算管理,各部門依法依規取得的各類收入全部納入部門預算,統籌保障合理支出需求。加大存量資盤活力度,督促單位加快項目推進進度,加速預算執行進度。加大部門結轉資金與年度預算的統籌力度,對于預計結轉資金規模較大的項目,不再安排或減少預算安排。加強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收入管理,資產出租、處置等收入按規定上繳國庫。 

     (二)兜住兜牢民生底線,優化財政支出結構 

      兜牢“三保”底線。財政支出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嚴格控制行政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嚴格控制新增項目和“三公”經費支出,讓政府過緊日子、群眾過好日子成為常態。最大力度集中資金,扎實兜牢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按照我省現行縣級基本財力保障范圍和標準測算,2022年我縣 “三保”省定標準保障需求為220045萬元,其中:保基本民生110622萬元,保工資103092萬元,保運轉6331萬元。為切實兜牢省定標準范圍的縣級“三保”底線,全年預算安排了“三保”支出359195萬元,比省定標準保障需求增加139150萬元,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168037萬元保工資支出176237萬元,保運轉支出14921萬元。 

      加快教育事業發展。安排教育支出16.9元(包含上級轉移支付)。加大新建改擴建學校力度,不斷增加教育資源供給,完成學位建設任務。2022年,新建黃如論中學勤業樓,完成恒宇觀湖幼兒園內部裝修,推進東湖中學綜合樓、操場和連江四中操場項目建設,加固改造連江一中舊實驗樓、琯頭中學教工宿舍食堂樓,啟動大滄安置配套學校前期建設工作,規劃貴安小學改擴建、貴安新天地片區小學及初中校建設等項目,預計新增學位2160個。安排4000萬元健全完善中小學功能室配備,按照“管用、夠用”原則補充購置學校電教設備、教學儀器、圖書等。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立足智慧校園、智慧教室建設,推廣“互聯網+教育”,不斷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設水平。 

      支持醫療衛生事業。安排衛生健康支出3.2億元(不含醫院建設部分),用于疫苗接種、核酸檢測、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發展、特殊人群醫療救助等。持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資金保障。加大公共衛生防疫和重大傳染病防控投入,落實財政資金支持新縣醫院整體搬遷,方便群眾就近就醫,繼續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財政補助標準,健全財政保障機制。 

      筑牢社會保障網絡。安排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7.3元。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障水平。全面落實養老、失業、工傷、低保等各項財政補助政策,強化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殘疾人補助及護理、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等保障機制。提高優撫對象、企業軍轉干部生活困難、城鄉居民低保標準補助。促進穩定就業創業,落實高校畢業生來榕留榕就業七條措施。深入開展就業援助,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重點做好農村轉移勞動力、不穩定就業群體、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工作。支持老齡事業發展,為老年人提供收入、服務等方面的保障。為推動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見效提供資金保障。 

      (三)推進涉農資金整合,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保障鄉村事業發展。全年安排農林水事務支出2.7億元。推進資金整合,保障農業事業發展。安排1366萬元,加快推進“海上福州”建設,安排政策性漁業保險補貼550萬元、漁博會經費130萬元、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水產品抽檢經費140萬元,支持漁港建設、水產加工、養殖、遠洋漁業補助等。安排2326萬元,夯實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水庫水源地保護,提升防汛抗旱、水庫堤防水閘除險加固治理能力。加強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安排2089萬元,開展森林資源培育管護防控,打造生態綜合示范園和森林鄉村;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以最大力度支持鄉村振興。重點支持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砂土路改造、農村危橋改造等。加強村級基層組織建設。安排6734元,提高行政村“兩委”干部、村務監督委員補貼標準,對行政村辦公經費、村黨組織服務群眾等予以補助。深化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進一步提升財政支農政策效果和涉農資金使用效益。繼續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產業發展、文明建設、掃黑除惡、社會治理等工作。 

      加強生態環保建設。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堅決守住生態環境安全底線。扎實推進“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深入實施“藍天、碧水、碧海、凈土”四大工程。全年節能環保預算支出1.5億元。用于城鄉環境衛生治理,繼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及無害化處理,加大城鄉環境治理投入,加強農村水環境整治。落實重點流域生態補償,續建污水項目,推進城區內河水環境等重點流域整治,加強移動源污染治理等,確保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加強固體廢物綜合管理、土壤污染防治和實施生態修復。推進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建設更美麗農村,打造更宜居家園。 

      促進農民增收創收。積極籌集整合資金,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力度不減,加大對民族鄉村發展的扶持力度,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支持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和生態綠色農業,改善農業農村投資環境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切實減輕涉農企業負擔,拓寬農民就業渠道,促進農民增加收入。 

      (四)深化預算制度改革,提升財政理財水平。 

      實施零基預算,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能增能減、有保有壓的分配機制,打破基數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調整存量、優化結構,嚴控小、散等零星項目,嚴控一般性支出,加強政府過緊日子常態化管理,強化預算執行約束,從嚴從緊把好支出關口。集中財力保障重點民生、重大項目、重要改革。 

      加強績效監管,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推進零基預算改革與預算績效管理相結合,建立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深入開展績效評價,加大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力度,提高績效評價質量。強化預算績效結果應用,推動績效目標、評價結果與部門預算有機銜接,并將績效評價結果與資金分配使用緊密結合,對績效不高、資金沉淀的部門減少安排預算,切實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抓好風險防控,確保財政運行健康平穩。牢牢守住不新增隱性債務和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按程序將債務收支納入預算管理,嚴格將地方政府債務還本付息資金列入預算,強化預算約束。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債券項目庫,管好用好專項債券資金,堅持“資金跟項目走”,優化投資結構,提高使用效益。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嚴禁違法違規舉債融資行為。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財政改革發展將面臨新形勢、新挑戰、新機遇。我們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按照縣委縣政府的戰略部署,在縣人大和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勇于擔當、共克時艱、有效作為,扎實做好財政各項工作,為新時代連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譜寫新的篇章。 

        

    來源:連江縣財政局
    附件下載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政策文件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