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連江調查隊
2016年4月15日
2015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全縣上下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中央、省、市和縣委、縣政府各項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堅持以全面深化改革為根本動力,全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全縣經濟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發展。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352.45億元,比上年增長8.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9.73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141.49億元,增長11.4%;第三產業增加值91.23億元,增長8.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0925元,增長7.8%。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4.0%,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0.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5.9%。
“十二五“期間,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4%,其中三次產業年均分別增長5.1%、16.5%、8.1%。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35.5:34.7:29.8調整為2015年的34.0:40.1:25.9。
年末全縣常住人口58.1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5萬人,增長0.9%。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5.54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44.0%,比上年末提高1.0個百分點。出生率13.07‰,死亡率5.11‰,自然增長率7.96‰。年末全縣戶籍總戶數192347戶,戶籍人口665101人,其中城鎮戶籍人口283161人。
全縣城鎮新增就業3486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463人,提供就業崗位4273個。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39%。
全縣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7%。八大類價格指數呈“七升一降”態勢,食品、煙酒、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分別上漲1.3%、3.3%、5.0%、0.4%、2.3%、1.4%、3.7%;交通和通信下降3.6%。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1%。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8%。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38.13億元,比上年下降17.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74億元,下降23.2%。公共財政支出45.77億元,增長0.9%。全縣國稅總收入11.64億元,增長22.9%;全縣地稅系統組織各項收入27.0億元,下降25.7%。
“十二五”期間,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累計達到172.75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達到123.25億元,分別是“十一五”時期的3.4倍和3.9倍,年均增速分別為20.3%、21.3%。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12.09億元,比上年增長5.1%,“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5.2%。其中,農業產值13.09億元,下降6.7%;林業產值0.43億元,增長29.3%;牧業產值4.31億元,下降8.4%;漁業產值190.21億元,增長6.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4.05億元,增長5.4%。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4.38萬畝,比上年增加0.34萬畝;糧食產量5.13萬噸,比上年增產0.34萬噸。蔬菜產量13.45萬噸,減產0.92萬噸;油料產量1481噸,增產184噸;茶葉產量7118噸,增產641噸;水果產量3.12萬噸,減產0.18萬噸。
全年肉類總產量11503噸,比上年下降9.8%。其中,豬肉產量9342噸,下降11.3%;牛肉產量218噸,增長7.9%。禽蛋產量10247噸,增長18.2%;奶產量110噸,下降32.1%。
全年水產品總產量94.68萬噸,比上年增長6.7%。其中,淡水產品產量0.69萬噸,海水產品產量93.99萬噸。
現代農業加快發展,7個項目列為省級重點扶持項目。開展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治8870畝,流轉土地6.43萬畝。舉辦第十五屆“院士八閩行——連江海洋產業發展專場會”活動,億達食品等7家企業與院士專家達成海產品養殖加工科研開發合作協議,南國風智慧生態漁業園加快建設。“連江鮑魚”成功申報農產品地理標志,“連江蝦皮”、“連江丁香魚”獲評地理證明商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漁業基礎進一步夯實,苔菉北茭、后港、筱埕嶼仔尾等漁港即將建成。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8.31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18.0%。131家規上工業企業共實現產值522.05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實現規上工業銷售產值511.64億元,產銷率98.0%,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
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產值下降17.5%,集體企業增長27.1%,股份制企業增長5.0%,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23.0%。分輕重看,輕工業產值增長27.9%,重工業下降4.9%。分門類看,制造業產值增長18.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24.9%。
分行業看,27個行業產值“20升7降”,其中恒捷實業投產,化學纖維制造業增長7.6倍,增速居各行業之首。七大重點行業實現產值396.99億元,占全縣規上工業產值76.0%。制鞋業增長19.5%、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24.0%、電氣機械制造業增長39.2%、非金屬礦物制造業增長13.4%;黑色金屬冶煉業、運輸設備制造業、電力生產和供應業產值分別同比下降41.6%、25.6%、25.3%。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4.53億元,比上年增長0.5%。其中國有企業0.17億元,比上年下降29.2%;集體企業0.58億元,增長26.1%;股份制企業28.78億元,下降3.6%;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33.21億元,增長2.4%。
全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16.99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13.3%。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46.87億元,增長22.8%。資質內建筑企業全年施工面積1946.37萬㎡,增長7.3%,其中投標承包面積386.20萬㎡,增長4.3%;房屋竣工面積803.76萬㎡,增長9.2%。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18.66億元,比上年增長22.1%,“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32.4%。其中,第一產業投資8.23億元,增長36.5%;第二產業投資222.32億元,增長41.3%;第三產業投資288.11億元,增長10.2%。
全年施工項目711個,比上年增加251個,其中新開工項目598個,比上年增加230個。實現項目投資416.35億元,增長31.1%,其中工業固投220.66億元,增長40.3%。高速高鐵投資14.31億元,增長115.2%。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88.01億元,下降12.3%。其中住宅投資66.57億元,下降12.2%;辦公樓投資3.39億元,增長8.2倍;商業營業用房投資5.67億元,下降24.2%。
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積402.09萬㎡,同比下降22.0%;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103.03萬平方米,下降22.1%。商品房銷售面積88.12萬㎡,增長0.8%;商品房銷售額80.05億元,增長16.2%。
全年共安排重點項目210項(含預備77項),年度計劃投資224.98億元,全年完成投資229.59億元。其中,基礎設施項目72項,全年完成投資47.3億元;產業項目24項,全年完成投資112.53億元;社會事業項目37項,全年完成投資69.75億元。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4.61億元,比上年增長23.4%,“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21.1%。分規模看,限上零售額53.34億元,增長44.5%;限下零售額61.27億元,增長9.4%。
六、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額49790萬美元,合人民幣30.94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其中,出口40028萬美元,合人民幣24.87億元,增長0.1%,“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13.9%;進口9762萬美元,合人民幣6.07億元,增長97.4%。全年批準設立外商直接投資項目5個,下降28.6%;合同外資金額2228萬美元,下降4.3%;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9877萬美元,增長8.6%,“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37.3%。
七、交通、郵電
全年交通運輸及郵政倉儲業完成增加值23.32億元,比上年增長7.4%。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28536萬噸公里,增長14.6%。水路貨物運輸周轉量2520705萬噸公里,增長12.8%。
連江黃岐至馬祖白沙客運航線通航。該航線全程4.8海里,用時20分鐘,為兩岸第四條“小三通”航線,促進了福建與臺灣“一日生活圈”的形成。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2788萬元,比上年下降17.1%。郵政業務收入4567萬元,增長8.8%。電信業業務收入47024萬元,下降2.7%。年末全縣固定電話用戶11.13萬戶,比上年減少1.53萬戶;移動電話用戶51.99萬戶,比上年減少3.19萬戶。
八、金融、保險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43.97億元,比上年末增加55.77億元,增長19.4%,其中個人存款余額206.6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4.48億元,增長13.4%。各項貸款余額263.8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62.92億元,增長31.3%。
全年保險行業實現保費收入5.85億元,比上年增長7.0%;賠付支出0.63億元,增長12.5%。
九、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10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33元,增長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11元,增長7.5%。居民消費水平同步提高,全縣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736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082元,增長8.0%;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9257元,增長5.3%。
年末全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3710人,比上年末增加2021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83046人,增加7467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14382人,增加2750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5704人,增加29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8678人,增加2721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6380人,增加1500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739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65016人,增加6130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21935人,增加2083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39462人,增加1119人。
全年全縣新增城鄉低保對象254戶502人,其中城鎮8戶14人;新增“五保”對象15戶15人,調整提高補助水平30戶44人;全年共脫貧、注銷、減員城鄉低保對象666人,其中農村低保563人,“五保”51人,城鎮低保52人。
年末全縣養老機構床位數增至468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5張。全縣建立社區服務中心(站)32個。
十、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年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911人、普通高中招生2828人、初中招生5325人、小學招生8515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升學率100%、高中升學率90.7%。
年末,全縣職業技術學校2所,專任教師124人,在校生1987人,畢業生766人;普通中學35所,專任教師2329人,在校生23866人,畢業生8158人;小學55所,專任教師2339人,在校生42660人,畢業生5309人;特教學校1所,專任教師58人,在校生203人,畢業生29人;進修校1所,專任教師40人。幼兒園115所,專任教師1093人,在園幼兒數26310人。
年末,全縣擁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8個,院士工作站1個,專家工作站6個。全年專利申請量為436件,其中:發明專利28件,實用新型專利286件,外觀設計專利122件;全年專利授權量為345件,其中:發明專利14件,實用新型專利227件,外觀設計專利104件。
全縣擁有省名牌產品11個,市產品質量獎6個。馳名商標1個,著名商標30個,知名商標41個。
十一、文化、體育和衛生
年末全縣共擁有影劇院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量17萬冊;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中心1個,縣體育公園1個,農民體育公園3個;博物館1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1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3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人;網吧33家、電子游戲室31家、卡拉OK廳36家、出版物經營單位48家。
全年共接待各類地方文獻(包括政府信息公開資料)查詢615件次,接待讀者70423人次,流通圖書125012冊次,接待讀者信息資料咨詢(包括政府信息公開查詢)1487件次;專場播放“弟子規”、“唐詩”、“三字經”、科技知識動畫片、“閱讀改變人生”等系列片,全年共舉辦播放專場29場43片次,觀看讀者881人次;舉辦專題書展14期;舉辦各類圖片展11期;舉辦“4.23世界讀書日”、“圖書館服務宣傳周”等一系列群眾文化活動10余場。縣閩劇團共演出260場,觀眾人數達到13萬人次。
實施文化服務“百千萬”工程,編撰出版第一套《連江歷史文化叢書》,舉辦“陜西渭南華陰老腔來連文化交流”、“首屆連江十番古樂展演”等民俗文化活動30余場。啟動縣廣播電視臺高清化改造和擴版改革,完成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3萬多戶。縣體育公園建成,完成建設23個鄉村文體公園,配套健身路徑49套。成功承辦全國首屆青運會武術套路比賽、全省青少年武術套路錦標賽等重大賽事。我縣籍運動健將陳思怡獲得全國體操錦標賽暨青運會測試賽女子全能第3名,參加世界體操錦標賽獲得女子團體亞軍;楊志峰、陳景峰獲首屆青運會男子花劍團體冠軍。
年末,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52個,其中醫院5個,鄉鎮衛生院2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57個,村衛生室248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衛生技術人員146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517人,注冊護士515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062張,其中醫院620張,鄉鎮衛生院442張。
優化縣、鄉醫療衛生機構配置。加快縣醫院新院、精神病醫院前期工作,連江縣醫院貴安分院建成開診,縣皮膚病院遷入新址。長龍等7個鄉鎮衛生院完成樓舍改造,動建黃岐衛生院宿舍樓等19個配套項目。
十二、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縣新增建成區綠地面積22.42公頃,綠地率36.4%。新增公園綠地面積16.8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96平方米。全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污水處理率92.9%。
深入開展敖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敖江流域飾面石材礦山全面退出。全縣造林綠化2.1萬畝。扎實開展生態創建,連江縣順利通過國家生態縣技術評估。全縣20個鄉鎮獲得省級生態鄉鎮命名,其中10個鄉鎮通過國家級生態鄉鎮驗收并命名,8個鄉鎮通過國家級生態鄉鎮省級考核并上報環保部待命名,國家級生態鄉鎮完成率達81.8%。全縣共221個通過市級以上生態村,其中梅洋村通過國家級生態村考核并命名,20個村莊獲得省級生態村命名,市級以上生態村完成率達90.9%。
全年縣城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為優良。SO2濃度為0.019mg/m3、NO2濃度為0.017mg/m3、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為0.045mg/m3、細顆粒物(PM2.5)濃度為0.031mg/m3。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
全年敖江流域荷山渡口、長汀、貴安橋斷面水質達標率均為100%,水質均達到相應的水環境功能區劃要求;塘坂集中式飲用水源、13個建制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均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達標率為100%,水質基本保持穩定。
全年縣城區區域噪聲年均值56.8分貝,達到GB3096-2008《聲環境質量標準》中的2類聲環境功能區標準;交通噪聲年均值69.7分貝,達到4a類標準。
全年全縣發生各類安全事故258起,死亡31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87起,死亡30人;工傷事故1起,死亡1人;火災事故170起,無死亡人數;無漁業生產事故。
注:1.本公報未包括馬祖島。
2.本公報所列數據為初步統計數,部分合計數或相對數由于單位取舍不同而產生的計算誤差,均不做機械調整。
3.本公報連江縣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