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3日在連江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連江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陳俊海
各位代表:
我受連江縣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作關于連江縣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計劃草案的報告,請予以審議,并請縣政協各位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其他同志提出意見。
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0年,我縣在省市委、省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和縣政協的支持下,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克服疫情影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經濟穩步回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超越。初步預計,全縣生產總值突破600億元;財政總收入56.87億元,增長7.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4.76億元,增長4.1%;進出口總額84.9億元,比增11.9%;實際利用外資3.98億元。
疫情防控統籌推進。應對疫情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堅決筑起疫情防控銅墻鐵壁。在全市率先開展重點地區輸入人員摸排,率先暫停各類人員密集場所運營,率先發布確診病例及疑似病例行動軌跡。推動一批企業轉產、新建口罩生產線。科技助力疫情防控,充分運用大數據、智能分析等先進技術助力精準化防控,完成各類人群核酸檢測14.5萬人次。
農業經濟持續增長。持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結構調整優化。落實糧食安全地方行政首長負責制,糧食播種面積10.98萬畝,總產量4.23萬噸。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加快建設,《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建設規劃》獲市政府正式批復,核心區母港一期啟航大道等工程動建。水產品產量預計達124萬噸,漁業產值達240億元,首次躍居全國縣級第一。
工業發展逐步回穩。制定出臺培育龍頭企業、支持企業研發、企業技改等45條惠企政策,支持企業增產增效。繼續做好“周轉貸”等金融服務,為奇新食品等9家企業提供9336萬元的轉貸資金,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推動申遠二期、申馬擴建20萬噸/年環己酮、英迪特智能制造等26項市以上重點技改項目。高龍海洋等7家企業獲評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
服務行業提速升級。“夜色經濟”提擋升級,魁龍坊列入市級夜色經濟體驗示范街區。現代物流加快發展,萬維物流園、海峽物流產業園加快建設,福州物流城項目落地,打造輻射全國的區域性物流集散中心。旅游業持續提升,初步形成藍色濱海游、紅色溫泉游、綠色生態游的“三色連江”旅游格局。
投資后勁持續提升。深入開展“抓項目促跨越”、“雙百雙千”專項行動,促進各類項目建設提速增效,141家優質存量企業新增產值200億元。實現了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比增11%。實施縣級重點項目410項,完成投資429.3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10.6%。申馬年產20萬噸環己酮、新點石環保科技水性涂料項目建成投產。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持續加大教育、衛生等領域投入,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全力推進“補短板2020”行動計劃,累計完成投資7.76億元,新改擴建28所中小學(園)、職專,新改擴建校舍面積36.5萬平方米,消除危舊房10棟1.28萬平方米,新增學位7460個,溫泉幼兒園、進修校第二附屬園等20個項目建成投用。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持續提升,縣醫院新院、縣精神病醫院、可門港醫院等項目加快推進,縣疾病控制中心項目加快前期工作。浦口衛生院新院、長龍衛生院綜合樓等建成。
改革開放持續深化。實施優化營商環境3.0改革,落實政務服務進園區,疫情期間涉企服務審批“一趟不用跑”,全程“不見面”。連江生態產品市場化改革得到國家發改委發文經驗推廣。對外開放步伐加快,黃岐口岸正式開放通過市級驗收。
過去的一年,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雖然取得一些成績,但也要清醒看到當前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受疫情沖擊,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多、挑戰大;產業層次不高,產業鏈還不完整,海洋經濟整體競爭力不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仍較粗放,建設品質還需提升;城鄉一體化發展還不協調,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不夠完善;教育、養老、醫療衛生、生態環境等民生事業與群眾期盼還有較大差距。這些困難和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后發展和改革中逐步加以改善和解決。
2021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安排
2021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3%;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0%;
財政總收入增長5.0%;
地方財政收入增長5.0%;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0%;
實際利用外資增長3.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0%;
完成市下達的節能減排降碳任務。
為完成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優化產業結構,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
1.提升發展現代農業。全面落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強化科技引領,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發展向集約型、規模化轉變,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發展現代海洋經濟,全力推進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等項目建設。深入推廣深遠海養殖,大力實施振華集團“百臺萬噸”計劃。
2.加快提升先進制造業。打造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發揮申遠新材料行業龍頭帶動作用,進一步擴大己內酰胺生產規模基地,建設染整一體化產業園。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支持加大設備更新和技改投入,推動傳統制造業優化升級。實施申遠二期、英迪特智能制造等重點技改項目,加快申馬二期、深藍科技軟骨素生產項目等項目建成投產,推進恒聯水封洞庫土地報批等項目前期工作。
3.推進升級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夜色經濟,進一步提升萬家城市廣場、萬星商業廣場等城市商圈,打造特色夜色經濟街區。加快福州物流城、正祥國際海峽農產品物流園、中通物流福建總部和對臺業務基地等項目建設。爭創國家級全域生態旅游示范縣,加快貴安溫泉旅游度假區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加快福州軟件園連江分園基地建設,進一步提升園區開發運營水平,加速產業創新資源集聚,提高企業孵化培育能力。
二、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保持需求穩定增長
1.促進投資穩定增長。實施“抓項目,促提升”專項行動,促進一批重大項目開工、竣工。圍繞基礎設施、民生短板、產業鏈延伸等方面,謀劃重點項目盤子,全年計劃實施縣重點項目325項,總投資1989.86億元。加大市政、教育、醫療、養老等短板領域投資,推進一批先進制造業項目建設。對接中央、省級預算內資金投向,積極爭取上級政策資金支持重點項目建設。開展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申報工作,持續擴大政府投資。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全面落實相關扶持政策,鼓勵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持續發揮重點項目協調機制激勵作用,推動重點項目按時開工、在建項目加快進度、滯后項目強化督查。
2.促進消費需求升級。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城鄉居民消費能力。適應居民消費需求變化,拓展旅游、養老、健康、信息、文化娛樂、家政服務等新的消費熱點,促進消費升級。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期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三、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1.完善中心城區建設。推動縣城區“十位一體”綜合提升,加快城區內河水環境綜合整治,改善城區水體環境。改善舊城區交通,推進丹鳳西路、站前大道、816東西路改造等交通項目建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持續深化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扎實抓好占道經營、施工揚塵、建筑垃圾、非機動車亂停放、小區違建等整治工作。健全完善市政設施、園林景觀、亮綠工程等配套設施,提高城市總體形象和品位。推進城鎮土地成片開發,啟動軟件園、遠洋漁業基地等16個片區土地征收。
2.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繼續推進試點鄉鎮、村居建設,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帶動實施一批鄉村振興重大行動、重大工程、重大項目。持續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補齊民生短板。啟動城鄉供水一體化,有效解決城鄉供水總量不足、集中供水率不高,水質不穩定等問題。加快城鄉供水一體化、敖江流域防洪排澇治理工程等項目建設。
四、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增強體制機制活力
1.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制定全面深化改革要點,持續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動商事制度改革,將開辦企業時限壓縮至半個工作日以內。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全面規范“雙隨機、一公開”工作機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審批服務便民化水平。落實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降低企業用電、用氣、物流等成本,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深化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體制改革,推進公共服務均衡協調發展。
2.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利用區位、港口、僑臺等諸多開發優勢,鼓勵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引導企業開拓多元化合作市場。加強外商投資促進與保護,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繼續精簡負面清單,積極引進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發揮對臺優勢,密切連臺產業、文化、旅游、民間等交流合作,深化拓展連臺合作交流新內涵。推動兩岸融合發展走向深入,加快“新四通”項目建設,力促黃岐口岸盡快正式開放。
五、提高民生建設水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1.加強社會保障。落實就業扶持政策,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等重點群體就業服務,重點做好農村轉移勞動力、不穩定就業群體、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工作。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堅決落實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城鄉低保、農村“五保”等財政補助標準。加快推動縣社會福利中心二期工程建設,建設一批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擴大養老服務覆蓋面。推動實施免除基本殯葬服務費。保障婦女兒童權益,發展公益慈善事業。
2.推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進一步優化城鄉辦學條件,統籌配置城鄉教育資源,加快推進黃如論中學、實驗小學幕浦分校等項目建設。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擴大城鎮學校學位供給,有序消除大班額。深化農村薄弱學校委托管理,推廣馬鼻地區教學經驗。推動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激活教師發展內驅動力。強化名師、名校(園)長培養,逐步擴大各類名優骨干教師數量。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縣醫院新院、可門港醫院、精神病院建設,改造提升一批鄉鎮衛生院,不斷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動建縣委黨校新校區,加快建設“五館五中心”。加快體育設施建設,推進鄉村文體公園建設。維護社會安定穩定,堅守安全生產紅線,推進公共消防設施投資建設,督促電力企業落實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落實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落實。加強國防動員工作,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深入開展“平安連江”建設活動,構建和諧的社會氛圍。
3.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切實落實好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各項任務,力爭形成一些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持續整治海漂垃圾,加快塑膠浮球更替泡沫浮球,從根源上解決白色污染。完成市下達的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標任務,落實“三線一單”,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力度。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河湖長制,持續推進水環境整治。積極倡導節約資源能源,推廣低碳出行和綠色消費。
各位代表,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凝心聚力、奮勇進取,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為加快建設更具實力、更富活力、更有魅力的現代化新連江作出更大貢獻!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