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連江縣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時間: 2020-09-15 11:32

      (20191231日在連江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次會議上) 

      連江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陳 

     

     

    各位代表:

      我受連江縣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作關于連江縣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計劃草案的報告,請予以審議,并請縣政協各位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其他同志提出意見。

      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9年,我縣在省市委、省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和縣政協的支持下,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圍繞“三個年”、“三個福州”建設,聚焦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初步預計,全縣生產總值達550億元,比增8.1%;財政總收入51.1億元,比增5.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3.4億元,比增4.5%;進出口總額75.24億元,比增3.9%;實際利用外資8.67億元。

      農村經濟平穩發展。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結構調整優化,大力發展特色畜禽,進一步優化食草動物比例,推進了農業由增效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推進“一革命五行動”,浦口鎮中麻村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落地動建,成為農業農村部批準設立的第三個國家級遠洋漁業基地。

      工業平穩較快增長。貫徹落實《連江縣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制定出臺促進工業穩增長等政策措施,促進民營企業降本增效。繼續做好“周轉貸”等金融服務,為奇新食品、天洋食品等4家公司提供3850萬元的轉貸資金,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實施茶花二期、錦程錦綸長絲等省、市級工業重點技術改造項目6項。新增恒捷實業、海環科技等5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奇新食品等4家企業獲評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福建商學院大學生創業園通過市級眾創空間認定。

      投資后勁持續提升。實施“深化抓項目促發展”、“三個福州”、“大干一百天”專項行動,促進各類項目建設提速增效,實現了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87.5億元,比增16.0%。實施縣級重點項目405項,完成投資382.97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1.5%。宏東現代水產品交易市場基本建成。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市場繁榮,人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2元,比增7.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67元,比增9.8%。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2億元,比增11.8%。城鄉居民參保實現全覆蓋,縣社會福利中心投入投用,41所農村幸福院相繼建成。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持續加大教育、文化、衛生等領域投入,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全力推進“補短板2019”行動計劃,加快14個教育重點項目及歷年滾存項目建設,累計投入資金2.3億元,新改擴建28棟12.65萬平方米,消除危舊房10棟1.3萬平方米。連江一中鯉魚山分校、敖二小綜合樓、岱江學校、山堂小學等7個建設項目投入使用。教育“兩項督導”工作順利通過省級評估。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完善縣域醫聯體內部運行機制,深化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改革。縣醫院新院、縣精神病醫院、可門港醫院等項目加快推進,浦口衛生新院、下宮衛生院病房綜合樓建設項目完成預驗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五館五中心”前期工作加快推進。

      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深化。閩江、敖江及“兩高”沿線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扎實推進。大力保護沿海岸線資源,科學治理海漂垃圾,更換養殖塑膠浮球22萬粒。推進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連江生態產品市場化改革取得突破,在全國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交流會上作了典型發言。

      過去的一年,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雖然取得一些成績,但也要清醒看到當前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海洋經濟大而不強,發展質量和效益還有待提升;“三服務”質量不高,營商環境還需進一步優化;民生領域歷史欠賬較多,在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與群眾期待還有距離;城市規模不大,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能力還不強。這些困難和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后發展和改革中逐步加以改善和解決。

      2020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安排

      2020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

      財政總收入增長4.0%;

      地方財政收入增長3.0%;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0%;

      實際利用外資增長3.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5%;

      完成市下達的節能減排降碳任務。

      為完成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1.提升發展現代農業。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保障糧食安全。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流通,加快發展休閑農業、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現代海洋經濟,全力推進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黃岐半島漁港經濟區等項目建設。大力推廣深遠海機械化養殖平臺、海上牧場等項目,加快建設深遠海漁業養殖基地。

      2.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打造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發揮申遠新材料行業龍頭帶動作用,加大上下游配套項目建設力度,延伸發展產業鏈。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支持加大設備更新和技改投入,推動傳統制造業優化升級。實施申遠二期、茶花二期、申馬二期、恒捷等重點技改項目,加快銘林鋼構、力嘉化纖、合盛氣體等重大項目建設。

      3.培育發展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夜色經濟,進一步提升萬家城市廣場、萬星商業廣場等城市商圈,打造特色夜色經濟街區。積極打造商品供應鏈,完善慧連物流、中連海運、正祥物流、宏東水產品交易中心、永得利建材現貨交易、恒通煤炭交易等企業供應鏈體系。積極創建全域旅游省級示范縣,加快貴安溫泉旅游區、黃岐半島濱海旅游區、環馬祖澳旅游區、閩江口風景名勝旅游區、北部鄉村風情旅游區等“五大片區”建設。

      4.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打造大數據中心。加快福州軟件園連江分園基地建設,進一步提升園區開發運營水平,加速產業創新資源集聚,提高企業孵化培育能力。引進和壯大一批數字經濟企業,深化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實體經濟中的融合應用。打造數字娛樂產業園,發展泛娛樂產業。

      二、擴大有效投資,保持需求穩定增長

      1.保持投資穩定增長。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及各類專項規劃,積極生成一批關系發展全局、關系民生的重大項目。實施“抓項目、促跨越”專項行動,促進一批重大項目開工、竣工。圍繞基礎設施、民生短板、產業鏈延伸等方面,謀劃重點項目盤子,全年計劃實施縣重點項目374項,總投資1652.0億元。加大市政、教育、醫療、養老等短板領域投資,推進一批先進制造業項目建設。對接中央、省級預算內資金投向,積極爭取上級政策資金支持重點項目建設。開展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申報工作,持續擴大政府投資。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全面落實相關扶持政策,鼓勵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持續發揮重點項目協調機制激勵作用,推動重點項目按時開工、在建項目加快進度、滯后項目強化督查。

      2.積極擴大消費需求。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城鄉居民消費能力。適應居民消費需求變化,拓展旅游、養老、健康、信息、文化娛樂、家政服務等新的消費熱點,促進消費升級。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期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3.促進出口穩定增長。落實好促進外經貿發展的政策措施,著力壯大出口企業規模,打造出口產品品牌,積極拓展新興市場,擴大雙向貿易。鼓勵企業參加“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境內外重點展會,拓展國內市場和多元化國際市場。

      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1.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力推進試點鄉鎮、村居建設,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帶動實施一批鄉村振興重大行動、重大工程、重大項目。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以提升村容村貌為抓手,以項目建設為手段,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加強村莊規劃管理,實施農村“廁所革命”、農村污水、垃圾處理、村容村貌提升和沿路沿江整治等專項行動。著力推進農村供水、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敖江流域防洪治理、農村公路“單改雙”、沿海大通道等項目建設。

      2.強化中心城區建設。加快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推進城區內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持續改善內河水體。加快城區路網建設,推進站前大道二期、文筆西路二期等交通項目建設。加快中心城區擴容工程,推進青塘湖、溫泉井、琯頭后二等重點片區開發。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持續深化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扎實抓好占道經營、施工揚塵、建筑垃圾、非機動車亂停放、小區違建等整治工作。健全完善市政設施、園林景觀、亮綠工程等配套設施,加快含光生態公園二期、含光塔人行橋、江南至梅洋漫步道工程、青塘湖公園等項目建設,提高城市總體形象和品位。用好省、市支持特色小鎮發展優惠政策,支持筱埕定海灣山海運動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建設。

      四、推動改革創新,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1.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入實施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壓減、下放行政審批事項,開展“一單五制”和“七并聯”審批。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擴大“證照分離”、“多證合一”改革成果。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全面規范“雙隨機、一公開”工作機制。深化農村土地制度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動力。落實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降低企業用電、用氣、物流等成本,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健全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盡職免責、考核激勵等機制,加大對民營企業融資增信支持,更好緩解中小企業融資貴融資難問題。深化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體制改革,推進公共服務均衡協調發展。

      2.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利用區位、港口、僑臺等諸多開發優勢,鼓勵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引導企業開拓多元化合作市場。加強外商投資促進與保護,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繼續精簡負面清單,積極引進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發揮對臺優勢,密切連臺產業、文化、旅游、民間等交流合作,深化拓展連臺合作交流新內涵。加強閩東北區域協同發展,積極開展工業、農業、物流、旅游科技等領域合作。繼續優化可門港通關環境,全力推動黃岐口岸永久開放。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1.加強社會保障。落實就業扶持政策,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等重點群體就業服務,繼續開發公益性崗位,就地安置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加快推動縣社會福利中心二期工程建設,建設一批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擴大養老服務覆蓋面。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健全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重大疾病救助、救災救濟、城鄉困難家庭與重度殘疾人生活醫療救助、臨時社會救濟、扶貧濟困等城鄉社會救助制度。著力構建和諧穩定勞動關系,完善勞動保障“兩網化”建設工作。保障婦女兒童權益,發展公益慈善事業。

      2.推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進一步優化城鄉辦學條件,統籌配置城鄉教育資源,加快推進琯頭中心小學、鯉魚山中學等校舍項目。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擴大城鎮學校學位供給,有序消除大班額。推廣實施鄉鎮中心小學與村小校“統一管理、同步發展”經驗,擴大農村薄弱校“委托管理”試點,健全完善“捆綁考核”機制,提高城鄉整體教育水平。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三醫聯動”改革,加大推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提高醫療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加快縣醫院新院、可門港醫院、精神病院建設,改造提升琯頭、丹陽、黃岐等一批鄉鎮衛生院,不斷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加快推動“五館五中心”前期工作。開展筱埕定海村、黃岐古石村、大谷村等一批鄉村古建筑和傳統村落保護。維護社會安定穩定,堅守安全生產紅線。加強國防動員工作,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支持“雙擁”工作。深入開展“平安連江”建設活動,構建和諧的社會氛圍。

      3.深化生態文明建設。切實落實好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各項任務,力爭形成一些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深化生態產品市場化改革,推動省級地方標準確立。完成市下達的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標任務,落實“三線一單”編制工作。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建立健全城區水系科學調度系統平臺。落實環保督查整改要求,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各位代表,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凝心聚力、奮勇進取,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為加快建設更具實力、更富活力、更有魅力的現代化新連江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連江縣
    附件下載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政策文件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