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連江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 2020-09-24 09:00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1.56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7.64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249.05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204.87億元,增長9.5%。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23.3%,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2.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4.6%。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99171元,比上年增長6.4%。

      年末全縣常住人口6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7 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8.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8.0%,比上年末提高 0.9個百分點。年末戶籍總人口678249人,其中城鎮人口302301人,占總人口比重(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4.6%,比上年末提高0.9個百分點。全年出生申報7175人,占總人口數10.6‰,死亡注銷3677人,占總人口數5.4‰,人口自然增長率5.2‰。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742人,有235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7%,比上年末下降0.21個百分點。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52.96億元,比上年增長8.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41億元,增長4.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1.45億元,增長2.5%。全年各項稅收收入24.08億元,其中上劃中央19.55億元。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8.04億元,比上年增長2.6%。其中,漁業產值226.40億元,增長6.6%。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0.57萬畝,比上年減少0.27萬畝,其中,稻谷面積6.35萬畝,比上年減少0.19萬畝。油料種植面積0.54萬畝,與上年基本持平;蔬菜種植面積8.18萬畝,減少0.39萬畝;茶葉種植面積3.13萬畝,增加0.05萬畝。

      全年糧食產量4.09萬噸,增加0.03萬噸,其中,稻谷產量2.61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油料產量766噸,減產46噸;蔬菜產量12.22萬噸,增產0.68萬噸;茶葉產量12498噸,增產338噸。

      全年肉類總產量11687噸,比上年增加16.5%。其中,豬肉產量9031噸,增加17.4%;禽肉產量1573噸,增加15.0%;牛肉產量431噸,增加75.2%;羊肉產量362噸,下降4.5%。禽蛋產量8097噸,下降6.2%。奶產量54噸,增長3.8%。年末生豬存欄56626頭,下降9.5%;生豬出欄114950頭,增加6.1%。

      全年水產品產量116.9萬噸,比上年增長6.0%。其中,淡水產品產量0.6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海水產品產量116.3萬噸,增長6.0%。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1%,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8.6%。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產值增長35.5%,集體企業增長10.7%,股份制企業增長10.6%,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5.5%。分輕重看,輕工業產值增長4.5%,重工業增長15%。分門類看,制造業產值增長9.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產值比上年下降5.7%。工業產品銷售率98.8%,比上年下降0.73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的27個行業大類中有15個產值增速在兩位數以上。其中,儀表儀器制造業增長76.6%,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產值增長53.8%,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33.0%,紡織業增長28.6%,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增長18%,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21.3%,食品制造業增長16.8%。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02.56億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國有企業虧損1.55億元;集體企業盈利0.01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股份制盈利55.62億,增長6.4%;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盈利48.48億元,增長9.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52.4%,比上年下降4.3個百分點;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79.54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14.4%。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6.1%,其中項目投資增長14.5%,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1.8%。

      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積430.56萬㎡,比上年下降4.25%。商品房銷售面積92.68萬㎡,下降24.1%。商品房銷售額88.56億元,下降13.7%。

      全縣安排重點項目405項(預備79項),本年計劃投資377.31億元。全年完成401.29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106.4%,超序時6.4個百分點。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9.65億元,比上年增長11.8%。其中,限額以上法人企業零售額96.08億元,增長17.4%;限額以下企業和個體戶零售額33.57億元,增長3.1%。

      六、交通、郵電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27.45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年末全縣公路通車里程1220.79公里。

      全年水運貨運量714.63萬噸,比上年增長24.4%;水運貨物周轉量261.71億噸公里,增長31.1%。水運客運量85.97萬人,增長23.3%;水運旅客周轉量1348.62萬人公里,增長10.0%。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4194萬元,比上年下降9.3%。郵政業務收入5055萬元,下降5.9%。

      七、金融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53.3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2%。其中,個人存款329.51億元,增長13.5%。各項貸款余額466.69億元,增長15.1%。

      八、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52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37元,增長9.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76元,增長7.5%。居民消費水平同步提高,全縣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9905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6439元,增長8.8%;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5753元,增長9.0%。

      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6581人,比上年末增加950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29769人,增加29567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59196人,減少368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9367人,減少1134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09829人,增加766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68193人,增加412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34507人,減少1336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5696人,減少1273人。

      年末全縣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2958人,比上年增加2501人。全縣納入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1人,減少7人;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19人,減少285人。全年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對象545人,增加42人。

      年末全縣養老機構床位數增至4804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40.52張。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共有各類學校(園)233所。其中,幼兒園119所(公辦33所、民辦86所)、小學78所(含完小校、教學點)、高級中學4所(公辦)、完全中學3所(公辦)、初級中學16所(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10所(公辦7所、民辦3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民辦1所、職業中專1所、特教學校1所。全縣學校校園占地面積233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約114萬平方米。

      全縣在校學生109650人,其中幼兒27238人、小學生51075人、初中生20638人、高中生8854人、中職生1636人、特教學生209人。在職公辦教師5554人,其中幼兒園566人、小學2613人、初中1439人、高中726人、中職111人、特教61人、進修校38人。

      全年新增10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國家級5家,省級5家。全年專利申請量765件,其中發明專利109件,實用新型專利603件,外觀設計專利53件。全年專利授權量695件,其中發明專利54件,實用新型專利564件,外觀設計專利77件。

      十、文化、體育和衛生

      公共文化設施不斷完善,2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49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完成改造提升。全年依托縣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舉辦了“迎新年·新書展”、“文化三下鄉”、“4·23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書香金鳳”閱讀推廣活動等各類文化展覽、文藝活動140多場。開展圖書下鄉流動服務等文化下鄉活動70多次。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舉辦文化惠民綜藝演出13場、閩劇公演30場,縣閩劇團在全縣開展閩劇演出260場,觀眾人數近15萬人次。開展“公益課堂”文藝培訓活動,開設東方紅青年舞團、漢唐古典舞班、旗袍禮儀班、成人國畫班等共計9門公益課堂。

      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全年新增1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中,“海上龍舟競賽”、“連江十番古樂”等2項公布為省級非遺項目;“連江馬鼻李三娘信俗文化”、“連江黃岐魚面制作技藝”等12項公布為縣級非遺項目。新增董家寶、林瑞霖等5人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群眾體育蓬勃發展,全年共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 “迎春杯”門球邀請賽、首屆海峽兩岸連江半程馬拉松賽、“節能杯”籃球賽、“全民健身日”活動連江縣分會場系列賽事活動、“海峽兩岸”羽毛球、乒乓球邀請賽、自行車騎游活動等共24場。

      競技體育成效顯著。成功舉辦2019年環福州·永泰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連江賽段)比賽。組織武術班參加福州市少兒武術套路錦標賽暨中小學武術套路聯賽榮獲團體總分第一, 23項單項第一名;組隊參加2019年福建省青少年武術套路錦標賽獲得單項7金8銀5銅;組織田徑班運動員參加福州市少兒田徑錦標賽,獲得15項單項第一名;參加福建省青少年田徑錦標賽獲得3項單項第一名,3項第二名;游泳班參加福州市中小學生游泳錦標賽比賽1金3銀。

      年末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29個,其中醫院8個,衛生院21個,村衛生室268個。年末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64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973人,注冊護士1074人。年末共有醫療機構床位1727張。

      十一、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全縣新增建成區綠地面積21.22公頃,建成區綠地率42.5%。新增公園綠地面積2.76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0.54㎡。全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污水處理率95.4%。

      全年植樹造林總面積7758畝,其中,人工造林更新面積5257畝。年末,我縣森林面積107.06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52.9%。

      全年縣城區塘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與觀音閣備用水源水水質均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限值標準,達標率100%。13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水水質達標率100%。

      全年我縣環境空氣質量處于良好水平,AQI均值為51,綜合指數為2.23。全年空氣質量達標率98%,其中空氣質量一級達標率為57%。SO2均值0.030mg/m3,NO2均值為0.017mg/m3,PM10均值0.034mg/m3,C0均值0.6mg/m3,03均值0.091mg/m3,PM2.5均值0.020mg/m3。全縣環境空氣質量良好且較為穩定。

      全年縣城區區域環境噪聲均值57.5分貝,交通噪聲年均值65.9分貝。縣城區區域環境噪聲達到GB3096-2008《聲環境質量標準》中的2類標準,縣城區交通干線噪聲達到4a類標準。

      全年全縣發生各類安全事故5起,死亡5人。

      注:

      1.本公報未包括馬祖島。

      2.本公報所列數據為初步統計數,部分合計數或相對數由于單位取舍不同而產生的計算誤差,均不做機械調整。

      3.本公報連江縣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4.本公報衛生機構數含村衛生室。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1.56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7.64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249.05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204.87億元,增長9.5%。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23.3%,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2.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4.6%。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99171元,比上年增長6.4%。

      年末全縣常住人口6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7 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8.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8.0%,比上年末提高 0.9個百分點。年末戶籍總人口678249人,其中城鎮人口302301人,占總人口比重(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4.6%,比上年末提高0.9個百分點。全年出生申報7175人,占總人口數10.6‰,死亡注銷3677人,占總人口數5.4‰,人口自然增長率5.2‰。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742人,有235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7%,比上年末下降0.21個百分點。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52.96億元,比上年增長8.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41億元,增長4.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1.45億元,增長2.5%。全年各項稅收收入24.08億元,其中上劃中央19.55億元。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8.04億元,比上年增長2.6%。其中,漁業產值226.40億元,增長6.6%。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0.57萬畝,比上年減少0.27萬畝,其中,稻谷面積6.35萬畝,比上年減少0.19萬畝。油料種植面積0.54萬畝,與上年基本持平;蔬菜種植面積8.18萬畝,減少0.39萬畝;茶葉種植面積3.13萬畝,增加0.05萬畝。

      全年糧食產量4.09萬噸,增加0.03萬噸,其中,稻谷產量2.61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油料產量766噸,減產46噸;蔬菜產量12.22萬噸,增產0.68萬噸;茶葉產量12498噸,增產338噸。

      全年肉類總產量11687噸,比上年增加16.5%。其中,豬肉產量9031噸,增加17.4%;禽肉產量1573噸,增加15.0%;牛肉產量431噸,增加75.2%;羊肉產量362噸,下降4.5%。禽蛋產量8097噸,下降6.2%。奶產量54噸,增長3.8%。年末生豬存欄56626頭,下降9.5%;生豬出欄114950頭,增加6.1%。

      全年水產品產量116.9萬噸,比上年增長6.0%。其中,淡水產品產量0.6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海水產品產量116.3萬噸,增長6.0%。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1%,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8.6%。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產值增長35.5%,集體企業增長10.7%,股份制企業增長10.6%,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5.5%。分輕重看,輕工業產值增長4.5%,重工業增長15%。分門類看,制造業產值增長9.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產值比上年下降5.7%。工業產品銷售率98.8%,比上年下降0.73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的27個行業大類中有15個產值增速在兩位數以上。其中,儀表儀器制造業增長76.6%,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產值增長53.8%,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33.0%,紡織業增長28.6%,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增長18%,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21.3%,食品制造業增長16.8%。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02.56億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國有企業虧損1.55億元;集體企業盈利0.01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股份制盈利55.62億,增長6.4%;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盈利48.48億元,增長9.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52.4%,比上年下降4.3個百分點;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79.54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14.4%。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6.1%,其中項目投資增長14.5%,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1.8%。

      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積430.56萬㎡,比上年下降4.25%。商品房銷售面積92.68萬㎡,下降24.1%。商品房銷售額88.56億元,下降13.7%。

      全縣安排重點項目405項(預備79項),本年計劃投資377.31億元。全年完成401.29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106.4%,超序時6.4個百分點。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9.65億元,比上年增長11.8%。其中,限額以上法人企業零售額96.08億元,增長17.4%;限額以下企業和個體戶零售額33.57億元,增長3.1%。

      六、交通、郵電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27.45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年末全縣公路通車里程1220.79公里。

      全年水運貨運量714.63萬噸,比上年增長24.4%;水運貨物周轉量261.71億噸公里,增長31.1%。水運客運量85.97萬人,增長23.3%;水運旅客周轉量1348.62萬人公里,增長10.0%。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4194萬元,比上年下降9.3%。郵政業務收入5055萬元,下降5.9%。

      七、金融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53.3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2%。其中,個人存款329.51億元,增長13.5%。各項貸款余額466.69億元,增長15.1%。

      八、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52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37元,增長9.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76元,增長7.5%。居民消費水平同步提高,全縣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9905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6439元,增長8.8%;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5753元,增長9.0%。

      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6581人,比上年末增加950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29769人,增加29567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59196人,減少368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9367人,減少1134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09829人,增加766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68193人,增加412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34507人,減少1336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5696人,減少1273人。

      年末全縣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2958人,比上年增加2501人。全縣納入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1人,減少7人;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19人,減少285人。全年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對象545人,增加42人。

      年末全縣養老機構床位數增至4804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40.52張。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共有各類學校(園)233所。其中,幼兒園119所(公辦33所、民辦86所)、小學78所(含完小校、教學點)、高級中學4所(公辦)、完全中學3所(公辦)、初級中學16所(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10所(公辦7所、民辦3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民辦1所、職業中專1所、特教學校1所。全縣學校校園占地面積233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約114萬平方米。

      全縣在校學生109650人,其中幼兒27238人、小學生51075人、初中生20638人、高中生8854人、中職生1636人、特教學生209人。在職公辦教師5554人,其中幼兒園566人、小學2613人、初中1439人、高中726人、中職111人、特教61人、進修校38人。

      全年新增10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國家級5家,省級5家。全年專利申請量765件,其中發明專利109件,實用新型專利603件,外觀設計專利53件。全年專利授權量695件,其中發明專利54件,實用新型專利564件,外觀設計專利77件。

      十、文化、體育和衛生

      公共文化設施不斷完善,2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49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完成改造提升。全年依托縣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舉辦了“迎新年·新書展”、“文化三下鄉”、“4·23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書香金鳳”閱讀推廣活動等各類文化展覽、文藝活動140多場。開展圖書下鄉流動服務等文化下鄉活動70多次。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舉辦文化惠民綜藝演出13場、閩劇公演30場,縣閩劇團在全縣開展閩劇演出260場,觀眾人數近15萬人次。開展“公益課堂”文藝培訓活動,開設東方紅青年舞團、漢唐古典舞班、旗袍禮儀班、成人國畫班等共計9門公益課堂。

      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全年新增1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中,“海上龍舟競賽”、“連江十番古樂”等2項公布為省級非遺項目;“連江馬鼻李三娘信俗文化”、“連江黃岐魚面制作技藝”等12項公布為縣級非遺項目。新增董家寶、林瑞霖等5人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群眾體育蓬勃發展,全年共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 “迎春杯”門球邀請賽、首屆海峽兩岸連江半程馬拉松賽、“節能杯”籃球賽、“全民健身日”活動連江縣分會場系列賽事活動、“海峽兩岸”羽毛球、乒乓球邀請賽、自行車騎游活動等共24場。

      競技體育成效顯著。成功舉辦2019年環福州·永泰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連江賽段)比賽。組織武術班參加福州市少兒武術套路錦標賽暨中小學武術套路聯賽榮獲團體總分第一, 23項單項第一名;組隊參加2019年福建省青少年武術套路錦標賽獲得單項7金8銀5銅;組織田徑班運動員參加福州市少兒田徑錦標賽,獲得15項單項第一名;參加福建省青少年田徑錦標賽獲得3項單項第一名,3項第二名;游泳班參加福州市中小學生游泳錦標賽比賽1金3銀。

      年末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29個,其中醫院8個,衛生院21個,村衛生室268個。年末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64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973人,注冊護士1074人。年末共有醫療機構床位1727張。

      十一、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全縣新增建成區綠地面積21.22公頃,建成區綠地率42.5%。新增公園綠地面積2.76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0.54㎡。全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污水處理率95.4%。

      全年植樹造林總面積7758畝,其中,人工造林更新面積5257畝。年末,我縣森林面積107.06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52.9%。

      全年縣城區塘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與觀音閣備用水源水水質均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限值標準,達標率100%。13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水水質達標率100%。

      全年我縣環境空氣質量處于良好水平,AQI均值為51,綜合指數為2.23。全年空氣質量達標率98%,其中空氣質量一級達標率為57%。SO2均值0.030mg/m3,NO2均值為0.017mg/m3,PM10均值0.034mg/m3,C0均值0.6mg/m3,03均值0.091mg/m3,PM2.5均值0.020mg/m3。全縣環境空氣質量良好且較為穩定。

      全年縣城區區域環境噪聲均值57.5分貝,交通噪聲年均值65.9分貝。縣城區區域環境噪聲達到GB3096-2008《聲環境質量標準》中的2類標準,縣城區交通干線噪聲達到4a類標準。

      全年全縣發生各類安全事故5起,死亡5人。

      注:

      1.本公報未包括馬祖島。

      2.本公報所列數據為初步統計數,部分合計數或相對數由于單位取舍不同而產生的計算誤差,均不做機械調整。

      3.本公報連江縣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4.本公報衛生機構數含村衛生室。

    來源:連江縣
    附件下載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政策文件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