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為基礎,以提升城區顏值和品位為核心,以數字賦能城市運營管理為導向,大力推進富美鄉村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將連江打造成現代化、高品質的福州北翼新中心,建設現代品質連江。
一、整合提升,構建協調發展新格局
?。ㄒ唬┘涌炫嘤齾^域增長極
深入推進中心城區建設。拉開城市框架,著力推動連江中心城區和新城區產城融合、功能錯位、互補發展,以816路線傳統發展軸作為引導城市發展的主軸,南向延伸至江南片區,北向延伸至東湖片區,形成濱江及青塘兩個服務節點,向東擴展浦口、東岱、曉澳,向南擴展江南,向北擴展東湖,形成五片區(江北片區、江南片區、浦口東岱曉澳片區、東湖片區、松塢片區)共同打造高品質城市核心。深入推進入榕通道和節點建設。暢通往福州主城區的通道,推動G104、G228、S308沿線重要城鎮的綜合開發,引導城市高端商務、科技服務、商業商貿等現代服務功能沿線集聚,積極承接福州產業轉移。高標準優化貴安、琯頭的營商環境、居住環境、生態環境、教育醫療環境,加強要素集聚能力。把山區組團的潘渡鎮、丹陽鎮、蓼沿鎮、小滄畬族鄉、長龍鎮等鎮建成生態旅游示范區。融入連江-羅源環羅源灣經濟走廊建設。推動可門港經濟開發區發展,加快福州港后方鐵路干線建設,提升集疏運通道建設水平和港口服務水平。把馬鼻鎮和透堡鎮建成環羅源灣地區的商業服務區,適當布局無污染、高效益的高新產業。強化坑園和官坂鎮區的生活配套功能。將可門港組團周邊鄉鎮建成集濱海工業、旅游為一體的黃金海岸線。加快拓展藍色經濟新空間。推動國家遠洋漁業基地發展,完善碼頭、道路等基礎設施,推進各功能區協同發展。把黃岐半島組團的沿海鎮建成以海洋經濟為主,兼顧對臺貿易的經濟區。加強沿海鄉鎮統籌建設,實現海洋產業集群與海岸生態岸線綠道、金色沙灘、藍色濕地以及海灣海域藍色生態屏障統籌協調發展。
?。ǘ嫿óa業新城城鎮格局
加快形成以濱江濱海新城、海洋產業新城、生態旅游新城為核心的新型城鎮體系,進一步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和功能等級,加快構筑布局合理、功能互補、大中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格局,推進縣域經濟向都市區經濟轉型。濱江濱海新城。依托中心城區,形成覆蓋鳳城、敖江、江南、東湖、浦口、東岱、曉澳、琯頭等8個鄉鎮的濱江濱海新城,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海洋漁業、海工裝備、海洋船舶、水產品精深加工、濱海旅游業等產業。海洋產業新城。以濱海大通道和201省道為軸線,以可門經濟開發區為依托,將形成囊括坑園、下宮、官坂、馬鼻、筱埕、安凱、黃岐、透堡、苔菉等9個鄉鎮的海洋產業新城,重點發展臨港產業、海洋漁業和濱海旅游業等產業。生態旅游新城。依托貴安溫泉旅游區,形成輻射潘渡、小滄、丹陽、蓼沿、長龍等5個鄉鎮的生態旅游新城,重點發展生態休閑旅游、數字產業、生態農業等產業。
?。ㄈ┥钊胪七M城鄉融合發展
完善城鄉布局結構。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鮮明、產城融合、充滿魅力的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加強以鄉鎮政府駐地為中心的農民生活圈建設,以鎮帶村、以村促鎮,推動鎮村聯動發展。促進城鄉各類要素合理配置。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縣城和小城鎮的城鎮落戶限制,推進居住證制度全覆蓋。完善城市人才入鄉激勵機制,實現科技特派員鄉鎮、村全覆蓋,建設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完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統一城鄉建設用地市場。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加強城鄉路網一體規劃設計,推動多種運輸方式“零距離換乘”。加快城鄉供水、供氣一體化。統籌城鄉物流基礎設施骨干網絡、農產品冷鏈市場和批發市場建設,實現快遞網點鄉鎮全覆蓋、村郵站建制村全覆蓋。推動鄉村空間規劃、村莊規劃、生態環境保護等專項規劃與城區接融合??s小城鄉居民收入水平。規范招工用人制度,健全農民工勞動權益保護制度,落實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平等就業制度。
(四)加快推進產城融合發展
按照城鎮統一規劃建設連江經濟開發區、可門港工業園、福州軟件園連江分園、粗蘆島船舶工業園區、西北片區等產業園區,推動建立現代產業與城鎮化緊密融合、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形成以產帶城、以城促產、產城互動、融合發展的新格局。推動有條件的園區建設多功能綜合性工業社區,調動園區周邊村居居民積極性,共同做好生產、生活相關服務配套,吸引集聚各種人才,提高園區開發效益。推進可門港區、西北片區等產業園區的水、電、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向周邊村延伸。逐步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都市農業的轉型發展。
二、精細運營,建設高顏值品質城區
?。ㄒ唬┩七M新城區開發建設
推進中心城區擴容步伐。有序開發青塘新城、江南新城等重點片區開發。穩步推進青塘片區“退二進三”工作。強化816沿線的商業服務功能、濱江商業休閑服務功能、青塘綜合服務功能。加快將中心城區打造成集商業、休閑、金融、高檔住宅為一體的城市核心區塊,著力扮靚“城市會客廳”。加快東城區的建設進程。支持東岱鎮、浦口鎮、曉澳鎮主動融入縣城核心區輻射范圍。加快浦口—曉澳—東岱片區敖江北岸商務區建設,推進江與城等商貿綜合體項目建設,強化商務辦公、高端會務、洽談會展等功能。依托松塢片區,打造通港大道最美風景線。加快將東城區打造成可門港后方基地,發展服務可門港相關服務。
?。ǘ┩七M老城區有機更新
圍繞“有機更新、海綿城市”,系統治理橋頭跳、城市內澇、馬路拉鏈等城市病。就地改造原有行政中心,形成老城片區商業中心。高效推進城市主干道路綜合整治,提升商業街建設水平。結合風貌建筑與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危舊房綜合治理改造和舊城業態布局優化調整,適度控制改建增容。推進老舊住宅小區改造,整治建筑物及周邊環境,修繕水、電、氣、路等基礎設施,加強消防設施改造、消防車道整治、電動車集中停放點建設,完善社區綜合服務站、幼兒園、社會養老設施、室外活動場地、防災減災避災點等公共服務設施。按照新城建設規劃統籌推進舊村成片改造。扎實推進棚改新計劃,實施棚戶區改造。加快舊廠房改造,打造創新產業發展新空間。
?。ㄈ娀鞘酗L貌的塑造
建設中心城區五館五中心等一批新地標,進一步增強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和綜合服務功能。塑造溫麻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等連江特色建筑、特色街區,打造精美城市天際線,提升城市顏值。加快推進區域綠道、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成片成網成景,新建休閑綠道。持續整治境內高鐵、高速和閩江、敖江沿線環境,打造整潔美觀、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觀廊道。開展敖江水網體系生態修復和慢行功能修補整治。
(四)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
加強市政設施管理能力。提升城區環境衛生管理水平,切實抓好環境衛生、綠化亮化工作。合理規劃安置垃圾投放點,配備密閉式垃圾桶。開展行人亂扔垃圾、建筑裝潢垃圾、路邊菜地和雜物清理等專項整治行動。狠抓公共秩序管理,徹底整治交通、廣告、市場秩序。提升縣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水平。深化地下空間規劃設計,加強城市地上地下功能復合、互聯互通。
三、強基固本,推進富美鄉村建設
?。ㄒ唬﹥灮嵘l村生產空間
落實農業功能區制度。落實水稻等糧食生產功能區范圍內永久基本農田管理,強化農技推廣和服務能力。積極推進水產、果蔬茶畜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打造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推動優勢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生產經營。探索建立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推進各類平臺載體建設。推進東浦食品加工園區、海峽現代漁業經濟區、黃岐半島漁港經濟區等產業園建設。推進宏東遠洋漁業產業園、海峽現代農產品等物流園、普洛斯連江物流園等冷鏈物流、農產品物流園區建設。推進連江省級農民創業園建設。
(二)分類提升鄉村生活空間
引導集聚提升類村莊,向農業、工貿、休閑服務等專業化村莊發展,加強海島村莊、國有農場及林場規劃建設,構建完善的生活圈、服務圈、商業圈,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引導城郊融合類村莊,加快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逐步強化服務城市發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滿足城市消費需求能力。引導特色保護類村莊,切實保護村莊傳統空間形態和歷史建筑,在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態和習慣的基礎上,改善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環境,適度發展鄉村旅游。引導搬遷撤并類村莊,統籌解決村民生計、生態保護等問題。
?。ㄈ┘涌鞓嫿ㄠl村人文空間
深化美麗鄉村創建活動。推進革命老區鄉村振興,實施“一革命五行動兩整治”。深入開展最美庭院創意改造活動,打造美麗鄉村景觀帶和示范片區。實施鄉村旅游“百鎮千村”提質升級行動,建設“一鎮一品、一村一景”工程。重塑鄉村文化生態。挖掘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產業特色、農事節慶和自然生態等多方資源,重塑詩意閑適的人文環境和田綠草青的居住環境,打造一批具有特色和亮點的美麗鄉村精品村、重點村、特色村。保護文物古跡、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筑、農業遺跡、灌溉工程遺產。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重點加強畬族生態文化保護,打造組團式新農村畬寨,實現民族鄉村組團發展。支持“三農”題材文藝創作生產。健全生態宜居治理機制。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夯實基層基礎,加大農民合作社、農村企業、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民工聚居地中建立黨組織的力度,推動鄉村組織振興,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四、共建共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一)構建綜合交通運輸網絡
完善“兩縱一橫”高速公路網。加快福州繞城高速公路西北段飛石互通工程,對接福州快速交通通道。完善福州繞城高速東南段可門疏港連接線工程,提升可門港連接福州城區的集疏運能力。規劃建設連江黃岐高速工程,加快黃岐半島開放開發,提升黃岐旅游承載力和影響力。完善市域干線公路網。加快228國道連江官嶺至東邊段建設,實現與福州新區的高效連接。加快104國道新洋至南塘段等工程建設,打造更大范圍的融入福州“半小時生活圈”。加快推進S308省道蠣塢至官嶺段以及城關至貴安段規劃,連通“東西軸”。完善福州現代物流城周邊路網。加快粗蘆島環島公路二期工程建設,提升國家遠洋漁業基地運載能力。加快推進104國道丹陽至新洋段公路改線、丹貴公路規劃實施,擴散物流城輻射能力。謀劃推進丹江大道、丹港大道等項目規劃,連通物流城與可門港區。推動機場與市區通勤輕軌建設。加快連江城區融入福州經濟圈,推進馬尾到連江的輕軌路線與福州北城區經貴安至連江城區輕軌路線順利落地。加快福州城際鐵路線F3線建設,提促連江城區與福州長樂機場航空港經濟圈聯動,方便群眾出行。推動福州鐵路客貨運雙節點建設。全力推進福州港口后方鐵路貨運專線建設。籌劃連江高鐵站,推動高鐵客運落戶連江。
?。ǘ┩七M能源基礎設施建設
支持開展儲能、風能、光伏發電等多能互補示范項目。支持產業園區企業改造提升廠區中低壓配電系統,保證供配電連續性及電能質量的高標準。推進電力結構調整,引導火電企業通過煤制氫等方式開展煤炭的多級利用,探索發展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支持可門港化工產業園區引進項目副產或聯產蒸汽作為補充熱源,形成雙回路供熱。鼓勵能源企業向綜合能源供應商轉型。研究建設國家能源戰略儲備基地。
?。ㄈ┩七M海洋岸線設施建設
加快可門港港口碼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可門作業區6-7#泊位工程等碼頭建設,加快東洛島陸島碼頭、馬鼻玉井陸島碼頭、下宮初蘆陸島交通碼頭、松皋陸島交通碼頭、安凱安海陸島碼頭建設,依托可門港經濟開發區與黃岐半島產業與區位優勢,形成東北部客貨運碼頭集群,推動港口、航運貨運業與旅游客運業發展。推進琯頭川石島陸島交通碼頭建設,與粗蘆島碼頭、壺江碼頭形成粗蘆島碼頭集群,為國際遠洋漁業母港提高基礎設施條件。加強海洋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繼續推進國家海洋減災綜合示范區建設,支持特殊政策與措施的先試先行;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快連江縣漁港建設的實施方案》,開展中心漁港整治提升工作,推進曉澳和黃岐長赤一級漁港、安凱沙沃國家避風錨地及下官、筱埕等沿海鄉鎮漁港、海上消波堤項目規劃建設。
(四)推進水網基礎設施建設
推行重大水利工程。從水安全、水資源、水生態、水行業管理四大體系入手,重點實施敖江流域幕浦洪塘片、貴安核心區、潘渡片區、琯頭鎮區防洪排澇工程,以及大官坂墾區水閘除險加固。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實現同水源、同管理、同服務。持續推動福建向馬祖地區供水工程,推進福建向馬祖地區供水水源保障建設。開展綜合治水實驗縣建設,推進農村水系綜合治理。推動供水體系建設。加強塘坂等重點水源地保護,加強農村飲用水源保護,推進鄉鎮供水提升改造工程建設,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水質合格率和供水保障程度,加強消防供水設施建設,確保消防供水、站點、通道等公共消防設施建設達到國家標準。健全生活污水基礎設施。補齊城鄉污水處理廠和污水收集毛細管網建設短板,縣城區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實施鄉鎮污水管網改造提升工程,提高城鄉污水收集率。推動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市場化;推進縣域污水處理設施整體打包,實施一體化運營管理。
?。ㄎ澹┩晟瞥青l路網建設
完善城市公路網。打通斷頭路,消除瓶頸路段,推進老舊主次干道改造提升。重點打通丹鳳西路,將丹鳳西路延伸至江濱路形成縣城西片區快速出城通道;打通蓮荷東路到江濱路,盤活白沙社區;適時啟動第五座跨敖江大橋建設,將城東片區與東岱片區銜接;結合青塘片區、江南片區、溫泉井片區、幕浦洋片區等開發建設,同步推進區間路網建設工作。實現全縣域行政村公共交通路網全覆蓋。建設“四好”農村路,深入實施農村公路安全提升、延伸聯網、等級優化三大工程。提升國省干線及普通公路養護水平。完善公路養護班站和服務區配套建設,進一步完善公路養護管理制度、規范養護圖表資料、嚴格檢查監督考核,不斷提升養護基礎管理水平。
五、數字賦能,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一)前瞻布局智慧基礎設施
積極部署5G網絡基站建設與試點工作,推進車站、社區、商場等重點領域5G基站和配套網絡建設,加快實現5G全覆蓋進程。推進重點公眾區域免費無線接入點全覆蓋。統籌推進移動和固定網絡的IPv6發展,實施LTE網絡端到端IPv6改造、移動終端全面支持IPv6,加快骨干網、城域網和接入網等固定網絡基礎設施IPv6改造。加快部署物聯網終端和智能化傳感器,加快推進窄帶物聯網絡(NB-IOT)建設,拓展延伸網絡覆蓋廣度和深度,推進水、電、氣、通訊等城市基礎設施的配套傳感設備整合。開展光纖網絡基礎設施補短板,推進骨干網絡、城域網擴容,推動城鎮家庭用戶1000Mps寬帶接入,推動農村家庭用戶實現寬帶100Mps以上靈活選擇。拓展內容分發網絡(CDN)業務,吸引專業CDN服務商進行節點部署。建設統一的城市數據資源中心,匯集政務數據資源、物聯設備數據資源、互聯網數據資源、社會數據資源、個體數據資源,加強大數據挖掘分析利用。集約建設數據中心,推進與省市平臺跨層級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構建“一帶一路”信息通信支點,積極爭取國家、省重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連江布局,建設互聯網專用二級節點。
?。ǘ┘涌彀l展“智慧+”城市運營
建立智慧城市綜合管理平臺,建設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和城市大腦應用。建立“指尖上的服務窗口”,推進建設適配多類業務系統的統一輸入平臺,避免基層服務信息的重復錄入。深化政務數據資源共享,推進應急、市政、交通、衛建、社區等公共領域部門間數據整合共享。加快發展智慧政務。加快應用圖像識別、文本分析、OCR等人工智能技術,提升全縣政務應用智慧化水平。推動公共領域智慧化應用,支撐縣城健康高效運行和突發事件快速智能響應,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深化“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加快發展智慧城管。建設智慧城管平臺,整合、集成井蓋、路燈等城市管理各個功能部件和單元模塊,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部門聯動、高效運營的城市管理長效工作機制。著力落實智慧民生。推進社會保障卡跨部門、跨業務的民生應用,建設就業決策分析系統。實施智慧校園推進工程,深化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開展網絡扶智與精準扶貧。加快推進智能樓宇、智慧家居、智慧物業等試點示范建設。充分挖掘縣域行政管理與基層治理的機制創新潛力,構建智慧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機制。
?。ㄈ┘涌彀l展“智慧+”安全管理
加快推進平安連江建設。加快推動“天眼工程”“雪亮工程”在縣域的延伸覆蓋,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網絡,加快構建地面、地下、空中、海域、網絡相結合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有效部署智慧消防。加強公共消防設施的遠程管理和智能監測。實現火災高危單位接入連江智慧消防系統中。主動對接、匯聚整合既有消防業務信息系統數據,提高信息數據共享水平和消防工作協同配合水平。加快實施智慧市場監管平臺。形成市場監管、市場主體、社會公眾多方參與、共治共管的監管局面,實現遠程監管,減少對企業的現場檢查和影響,優化營商環境,并減少政府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實現實時預警提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減少市場風險隱患,提升安全和信用等級。健全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做好網絡安全與智慧化改造一體化推進。落實網絡安全工作責任要求,完善智慧化改造網絡安全制度規范。落實國家網絡安全等級保護、網絡安全審查、云計算采購服務、國家密碼管理等有關規定,采購部署安全可靠的軟硬件產品。全息建立建筑地質安全。積極利用LoRa物聯網技術、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GIS及地質災害監測技術,建立抗干擾性高、自動化、可定制、全天候、可自動預警的建筑和地質安全監測平臺。多維構建智慧水利。以水利信息化服務為核心,為水資源、防汛抗旱和水務管理等涉及市民安全的水利業務,提供全方位的監測、預警、分析等應用和服務。
?。ㄋ模┘涌彀l展“智慧+”節能與服務
加快發展智慧節能服務。開展智慧路燈工程,推動城市路燈精細管理。探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綜合試點模式,提升區域電能管理水平。建設節能管理信息平臺,開展合同能源管理試點工作。延伸發展智慧園林、智慧氣象、智慧環衛、智慧環保等智慧服務。大力完善智慧交通。建設和完善擁堵疏導、ETC支付、路況預警、車聯網支持、線路規劃、電子支付、應急事故預案、路政管理維護、道路容量管控、動態路況監控、綜合交通管理、綜合車輛監控調度等智慧交通工程。加快打造智慧港口。建設并完善集智能生產、智能安全、智慧能源和智能物流于一體的智慧口岸服務平臺。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